除虫菊的生物学特征和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生物学特征。除虫菊为多年生或两年生草木,株高30—80cm,全株灰绿色,披绿色细毛。主根圆锥形,侧根多,细长呈须状,淡褐色。茎多分枝。叶长椭圆形或卵圆形,先端尖锐:基部叶有长柄,上部叶近于无柄。夏季开花,头状花序单生枝顶,直径约3cm;舌状花白色,先端3裂,中部管状花黄色,5裂:瘦果窄倒圆锥形,长约4cm,具4—5条棱,光滑或具腺点。 2.选地整地。宜选择凉爽、干燥、通风、土壤疏松的,户性或微碱性土壤种植(一般低山、丘陵、平原均可种植),过粘或低洼地不宜种植。秋作物收割后,应及时翻耕,耕深约 0.33m,做成宽1—1.33m的畦。每667m2施复混肥50—70kg作底肥,耙匀待播。 3.育苗。春播除虫菊当年不能开花,冬播要到第三年春季才能开花,秋播第二年即可开花,因此,以秋播为好。具体播种时间:春播 2—4月,秋播8—11月份。播前一周,将种子用水浸5—6小时,待吸水膨胀后取出,与50倍湿焦泥灰拌和,摊放室内泥地催芽5—6天,约有20%种子萌发时再加适量细土拌匀播种。播后撒一层泥灰,用木板轻压一遍,上面用稻草覆盖,经常洒水,保持地内湿润。干旱季节育苗需要搭棚,白天盖上,晚上揭去。育苗种子使用量为500g/667m2,一般15天后即可出苗。每667m2苗可移栽1.33hm2 (公顷)。 4.移栽。苗高6.6—10cm时,即可移栽。 移栽要深耕细作,施足基肥。移栽前苗床淋透水,小苗多带泥土,便于成活。移栽时按株行距0.33—0.5m开穴,施入过磷酸钙和焦泥灰 (草木灰也可),每穴1株,覆土不宜过厚。除虫菊栽后第一年产量稍低,第2—4年为产量高峰期,第5年后产量下降,需要更新。更新方法除播种法外,也可采用分株法,方法是:在9—10月选阴雨天,将母株分成4—5株,按每穴1株栽植。还可以采用扦插法,即在3—4月,选择生长2—3年的母株,把茎切断后插入土内,上盖稻草,时常浇水至萌根成活。 5.施肥。移栽后10天左右施粪肥一次,隔半月再施一次,每次每667m2施用1000kg。以后每年施肥3次,小雪前667m2施过磷酸钙20kg、钙镁磷肥15kg、泥灰(草木灰、土杂肥)1000kg。立春后施一次抽苔肥,每667m2施人畜粪水1500kg,并用磷酸二氢钾l00g、尿素500g,掺水50kg,在离根6.6cm处打穴施下,不得直接施入根部。在采完花后需再施一次肥。 6.松土与间作。移栽成活后应浅松土一次,以后每年3、4、7月上旬和冬季各松土、锄草一次,7月松土前应把老茎秆离地面3.3cm处割去。种植除虫菊地块第1、2年内可间作玉米等作物。 7.病虫害防治。除虫菊没有虫害,病害也较少。温度高、湿度大或施肥过多可引发锈叶病和核菌病。一旦发生病害可拔除病株并用 50%托布津粉或石灰粉对病穴进行消毒。 8.摘花加工。5—6月间,当舌状花冠尚未完全展开,筒状花冠已渐展开时,花中有效成份含量最高,为采收花的最适时间。除虫菊的花,一般在10余天内可以开放完毕,故应选择晴天抓紧采收。收花期是小满到芒种。采摘时要根据花的开放程度分批适时采摘,要平蒂采摘,不带花柄。采后及时晒干,若遇雨天可用55—60℃的温度烘干或风干,使含水量下降到6%—12%。全草在夏秋季采收,晒干备用。除虫菊的花所含杀虫成分容易水解失效,所以必须充分干燥,防潮避光贮存。一般不耐久贮,若贮一年,杀虫效力则减少一半。 9.留种。因除虫菊种植季节性较强,所以当第1、2批花开放时,就必须有计划地留种。当留种的花绿色部分往下发黑到离花朵 6.6cm处时,是种子成熟的表现。用刀连秆割下,挂于阴凉通风处,过几天后置于弱光下晒干,避免暴晒,捻出种子用纸袋或布袋包装保存于干燥通风处。
驱蚊草“白花除虫菊”,当你点燃一盆蚊香,则蚊虫消失匿迹,这是除虫菊的功劳,各种蚊香都是除虫菊的原料生产的,而室内盆栽除虫菊,散发遥驱蚊气味而比蚊香的驱蚊功效更高,室内栽几盆,则蚊子昆虫跑得干干净净,还可以自制菊脂类防治农作物病虫害,9月份播种。
除虫菊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集约化栽培的杀虫植物,除虫菊也是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病“疥癣”,小儿“打虫药”的草药。从除虫菊中提取的杀虫药-除虫菊酯因其无公害的特点在国际市场供不应求,除虫菊是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认证首选生物杀虫药剂。 除虫菊既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用它作为室内驱除蚊、蝇的观赏盆景产业发展,其经济效益也很可观,每亩可收益上万元。除虫菊的根、茎、叶、花等都含有毒虫素物质,是提取除虫菊酯的原料,是用来配制各种杀虫剂的好原料,除虫菊是蚜虫、蚊蝇、菜青、棉铃等害虫的死敌。用除虫菊叶做的蚊香,可以杀蚊驱蝇,对臭虫、虱子及跳蚤均有特效。除虫菊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平衡,无抗药性,对人畜家禽哺乳动物无毒害等优点,因此大力发展人工栽培除虫菊,具有广阔前景。1、除虫菊果林园套栽 一亩果林套栽除虫菊200株,每3—4平方米栽一株,可有效的抑制害虫进入果园,减免使用化学农药的危害。也可在秋末将除虫菊茎杆截碎埋入地下可杀死越冬害虫。2、除虫菊养殖场栽植 牛、羊、猪、鸡、养殖场内,平均4平方米一株除虫菊,可驱避场内蚊蝇。将除虫菊干品粉碎撒入圈舍内,可使禽畜外体不生虱子,跳蚤、臭虫等寄生虫,夏季可控制蝇蛆生溢,防止疾病传播。3、除虫菊用于宅院绿化和室内装饰 除虫菊株高50厘米, 5月开花,盛花期一株可挂花200朵左右。很有观赏价值,用于优化环境,可盆栽。室内4平方米放一盆可起到驱避蚊蝇作用,效果十分明显。 现我公司供应除虫菊种苗,小苗每株2元、除虫菊种子千粒80元,免费提供技术资料。诚征各地代理商及合作伙伴。(为方便用户我公司常年办理邮购业务) 除虫菊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集约化栽培的杀虫植物,从除虫菊中提取的杀虫药除虫菊酯因其无公害的特点在国际市场供不应求。
可以的!喜干燥,宜于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碱性砂质壤土。不宜连作。用种子繁殖。 喜光照、凉爽气候,适应性强。菊蒿属(Tanacetum)数种植物的统称,原产于亚洲西南部;芳香头状花序研磨成粉末,可构成杀虫剂的活性成分,称为除虫菊精或除虫菊。这类植物过去被视为单独的一属——除虫菊属(Pyrethrum)。典型种为多年生的红花除虫菊(T. coccineum),其深玫瑰红色的大型舌状花环绕著中央黄色的管状花盘,整个头状花序著生在不分枝的茎顶;叶具细缺刻。现代变种的舌状花还呈现出白、淡紫以及各种深浅的红色。 红花除虫菊、白花除虫菊(T. cinerariifolium)与T. marschalli头状花序磨成的粉末,为杀虫剂的主要来源。除虫菊粉的活性物质会使昆虫和冷血脊椎动物产生接触性中毒,但用作杀虫剂的除虫菊粉浓度对植物及高等动物无害,因此这些杀虫剂广泛用於家庭与家畜的喷洒以及可食植物的撒布。
科属:菊科,菊蒿属 播种时间:春播2月——5月,秋播6月——11月 开花时间:秋播是2——3月开花,春播是11——12月开花 除虫菊是菊蒿属(Tanacetum)数种植物的统称,原产于亚洲西南部;芳香头状花序研磨成粉末,可构成杀虫剂的活性成分,称为除虫菊精或除虫菊。这类植物过去被视为单独的一属——除虫菊属(Pyrethrum)。典型种为多年生的红花除虫菊(T. coccineum),其深玫瑰红色的大型舌状花环绕著中央黄色的管状花盘,整个头状花序著生在不分枝的茎顶;叶具细缺刻。现代变种的舌状花还呈现出白、淡紫以及各种深浅的红色。 红花除虫菊、白花除虫菊(T. cinerariifolium)与T. marschalli头状花序磨成的粉末,为杀虫剂的主要来源。除虫菊粉的活性物质会使昆虫和冷血脊椎动物产生接触性中毒,但用作杀虫剂的除虫菊粉浓度对植物及高等动物无害,因此这些杀虫剂广泛用於家庭与家畜的喷洒以及可食植物的撒布。 形态特征 株高可达30~60cm,全株被有白色绒毛。根出叶丛生,具长叶柄.6月问抽出花茎,下部着生少数叶片,顶生头状花序,四周为一层白色或红色舌状花,花冠长约1cm,先端呈3裂,为雌性花;中央有多数黄色管状花,先端呈5裂,为两性花;瘦果狭倒圆锥形,有4~5纵棱,冠毛短。 多年生草本。全株浅银灰色,被贴伏绒毛,叶下面毛更密。茎单生或少数簇生,不分枝或分枝。叶银灰色,有腺点,基生叶长达10厘米-20厘米,有长叶柄,叶片卵形或矩圆形,沿有翅的羽轴羽状全裂,一回羽片或掌状再浅裂或深裂,末回羽片条形至矩圆状卵形,顶端钝或短渐来。头状花序单生茎枝顶端,排成疏散不规则伞房状,异形;外层总苞片无膜质边缘异色,内层总苞片有宽而光亮的膜质边缘,顶端有加宽的附片;舌状花白花。瘦果有5条-7条纵肋。 生态习性 喜干燥,宜于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碱性砂质壤土。不宜连作。用种子繁殖。 喜光照、凉爽气候,适应性强。 栽培技术 1.繁殖方法 通常以播种分株繁殖,无特殊要求,春秋两季均可。 2.栽培 作药用栽培,应经常浇水,施肥,通常以复合肥为宜。在开花前早春可施磷肥,花期为氮肥,可提高产量。花采收以后,随即追施磷钾肥,同时要注意锈病、叶病和菌核病,在高温下茎叶易枯黄,注意防治。若作观赏栽培管理较为简便。 杀虫作用:除虫菊对多种昆虫如蚊、蝇、臭虫和蟑螂等有毒杀作用。昆虫接触除虫菊素后1-2分钟内即出现过度兴奋、运动失调、迅速被击倒和麻痹。但亦有部分昆虫可于1天后复苏。除虫菊是典型的神经毒,直接作用于可兴奋膜,干扰膜的离子传导,主要影响神经膜的钠通道,使兴奋时纳传导增加的消失过程延缓,致使跨膜钠离子流延长,引起感觉神经纤维和运动神经轴突反复活动,短暂的神经细胞去极化和持续的肌肉收缩。高浓度时则抑制神经膜的离子传导,阻断兴奋。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宜选择凉爽、干燥、通风、土质疏松的中性或微碱性土壤种植。一般低丘陵山区、平原均可种植,重酸性土壤的山区不宜种植,过黏或低尘地也不宜种植。栽种应在秋作物收割后及时翻耕,耕深约0.33米,做成宽1~1.33米、沟宽0.33米的畦。每亩施足50~70千克复混肥作底肥,耙匀待播。 育苗 播种时间:春播2~4月份,秋播8~11月份。播前1周,将种子用水浸5~6小时,待吸水膨胀后内泥地催芽5~6天,约有20%的种子萌发时再加适量细土拌匀播种,家庭园艺的朋友,可以用纸巾催芽。播后撒一层泥灰,用木板轻压一遍,上面用稻草覆盖,经常洒水,保持地内湿润,干旱季节育苗需要搭棚,白天盖上,晚上揭去。育苗的种子使用量为每亩50克,一般15天后即可出苗。 移栽 苗高6.6~10厘米即可移栽,移栽要深耕细作,施足基肥。移栽前将苗床淋透水,小苗多带泥土,易于成活。栽时按株行距0.33~0.5米开穴,施入过磷酸钙和焦泥灰(草木灰也可),每穴栽1株,覆土不宜过厚,以利分蘖芽生长,除虫菊栽后第一年产量稍低,第二、三、四年为产量高峰年,第五年后产量下降,需要更新。更新方法除播种法外,还可采取分株法,即在9~10月间的阴雨天,将母株分成4~5株,按每穴1株栽植。也可以采取插枝法,即在3~4月间,选择生长2~3年的母株,把茎切断后插入土内,上盖稻草,并要经常浇水,直至萌根成活。 施肥 移栽后10天左右施粪肥一次,隔半个月再施一次,每次每亩施用1000千克,促使迅速提苗生长。以后每年施肥三次,小雪前应施足肥,每亩施过磷酸钙20千克,钙镁磷肥15千克,泥灰(草木灰、土杂肥)1000千克。立春后施一次抽薹肥,每亩施人畜粪水1500千克,并用磷酸二氢钾100克,尿素500克,掺水50千克,在离根6.6厘米处打穴施下,不可直接施入根部。在采完花后需再施一次肥。 松土与间作 移栽成活后应浅松土一次,以后每年3、4、7月上旬和冬季各松土除草一次。7月松土前应把老茎秆在离地面3.3厘米处割去。种植除虫菊的地块第一、二年内空地面积较多,可间作玉米等作物,以提高复种指数。 病虫害防治 除虫菊没有虫害,病害也较少。温度高、湿度大或施肥过多时可引发锈叶病和菌核病,一旦发生病害,可拔除病株并用50%托布津粉或石灰粉进行病穴消毒。
除虫菊喜干燥,宜于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碱性砂质壤土。不宜连作。用种子繁殖。 喜光照、凉爽气候,适应性强。 1.繁殖方法 通常以播种分株繁殖,无特殊要求,春秋两季均可。 2.栽培 作药用栽培,应经常浇水,施肥,通常以复合肥为宜。在开花前早春可施磷肥,花期为氮肥,可提高产量。花采收以后,随即追施磷钾肥,同时要注意锈病、叶病和菌核病,在高温下茎叶易枯黄,注意防治。若作观赏栽培管理较为简便。
除虫菊栽培技术 1.繁殖方法 通常以播种分株繁殖,无特殊要求,春秋两季均可。 2.栽培 作药用栽培,应经常浇水,施肥,通常以复合肥为宜。在开花前早春可施磷肥,花期为氮肥,可提高产量。花采收以后,随即追施磷钾肥,同时要注意锈病、叶病和菌核病,在高温下茎叶易枯黄,注意防治。若作观赏栽培管理较为简便